近日,伊拉克总理卡迪米在位于首都巴格达“绿区”的官邸内遭到自杀式无人机袭击。虽然卡迪米本人并未在袭击中受伤,但此次事件让国际社会担心刚刚完成议会选举的伊拉克政局是否会再次陷入动荡,更加深了人们对无人武器被滥用的担忧。
无人武器以其低成本、非接触、零伤亡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无论是打击恐怖主义,还是在正规的战场,无人武器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战争形态的认知。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无人机对亚美尼亚军队展开“行刑式”打击的画面震撼世界;在叙利亚战场上,俄罗斯战斗机器人以集群冲锋的形式攻占754.5高地,给人深刻印象。
近年来,无人武器的研究发展一直在加速。美国正在研制像蚯蚓一样能挖洞的机器人,以色列则已成功研制出蛇形机器人……据统计,全球军用航空器的交付结构中,无人机的占比已经超越载人战斗机的占比。越来越多的军事专家认为,继火药、核武器、精确制导武器之后,无人武器的发展将再一次深刻改变战争的面貌。
技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无人武器在战场上的应用,也带来深层的战争伦理问题。当下,有关无人武器被滥用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比如,2019年,沙特石油基地遭无人机群攻击,造成国际油价短期内飙升。这种针对重要生产设施的攻击,不仅影响沙特的国计民生,也严重冲击国际能源供应稳定。
再比如,无人武器被用来执行针对特定人物的所谓“定点清除”行动,也引发国际社会的担忧。在卡迪米遇袭之前,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旅长苏莱曼尼、“纳卡共和国”国防部长阿鲁秋尼扬以及伊朗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等先后遭到无人武器袭击,其中只有马杜罗侥幸逃过一劫。
无人武器带来的平民伤亡更是备受谴责。资料显示,美军近年实施的海外无人机攻击,造成的死亡人数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平民。远离战场的虚拟环境会使作战人员大幅淡化对于战争的敬畏感。毕竟,“操控员在几千英里之外不可能听到受害者的惨叫声或者真切感受到燃烧的躯体”。对无人武器的使用,传统的国际法和战争伦理原则已经很难进行约束。
与核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相比,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武器具有典型的“平民化”特征。其中虽不乏“身价”高昂者,但多数价格相对低廉,不像核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那样存在“高门槛”,因而也更容易扩散。袭击马杜罗和卡迪米的无人机,都是在市场上可以购买的普通无人机。这种具有“低、慢、小”特征的无人机飞行时,处于多数军用雷达的探测盲区,再加上其噪音较小,很难完全防范。美国大使馆配备的先进防空系统C-RAM,曾在去年成功拦截袭击“绿区”的火箭弹,但此次却未做出任何反应。
此外,人们也担心,一旦完全自主化的无人作战系统的智力超过人类,将可能上演真实版《终结者》的场景,人类被完全排斥在“作战链”之外而束手无策。正因如此,无人作战仍需“人在回路”,留在作战“控制圈”内,并保留最后“拔插销”的权力。(李瑞景、王毅)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